11月18日,著名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应邀做客我校明德讲堂,作题为“我的数学人生”的讲座,讲述人生之路和他与数学的不解之缘。党委书记郑沈芳主持讲座并代表学校向石钟慈院士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实验中心201座无虚席。
石钟慈院士是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华罗庚数学奖以及首届苏步青应用数学奖,被俄罗斯南联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讲座中,石钟慈院士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娓娓道来,家境贫寒的他中学时受数学老师影响,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坚持完成学业,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陈建功、苏步青、谷超豪等。1952年随着全国院系大调整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跟随华罗庚先生。这一时期国家发布《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将计算数学列入重点发展方向,石钟慈投身这一崭新领域并被派到前苏联学习深造。在前苏联学习的四年使他获益匪浅,归国后他执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著名数学家冯康一起负责计算数学专业的建设。文革中,石钟慈因苏联留学经历被隔离审查、劳动改造,但他凭借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1981年,石钟慈申请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赴德国留学,在德国学习的两年中,他发表了5篇重量级论文,这为他深入计算数学领域的研究并做出卓越贡献打下了坚实基础。
讲座语言平实朴素,石钟慈院士乐观畅达的人生态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石钟慈院士还与师生们分享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他说,世界上没有天才,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学习研究”是一个把书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的过程。他鼓励师生们大胆走出去,坚定方向,勇于付出。党委书记郑沈芳表示,石钟慈院士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个人也只有把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才有作为;她鼓舞师生坚持专业方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生要成才,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业将对学生产生终身的长远影响,必须以名师为榜样,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教学水平。
讲座结束后,石钟慈院士与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新教工代表等师生合影留念,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和应用数学系主办。
(摄影:倪跃辉 张志强)